临床上有许多免疫性风湿病患者,经过常规的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(如环磷酰胺、甲氨蝶呤等),配合中医辨证综合治疗,病情始终没有缓解,或者缓解后不久即复发。比如顽固性狼疮性肾炎蛋白尿、顽固性低血小板症;皮肌炎顽固性皮疹、肌肉萎缩力气差;硬皮病顽固性雷诺现象;干燥综合征患者顽固性口、眼干燥不缓解。以上诸症一直困扰着众多风湿免疫科医师。
早在一个多世纪前(1867年),德国病理学家Cohnheimt 在研究创伤愈合时,就推测骨髓内可能存在非造血功能的干细胞。1869年Goujon 证实骨髓具有成骨能力。但直到1976年,Friedenstein和Petrakova首先报道,通过贴壁培养的方法分离得到间充质干细胞(MSCs)。1991年Caplan把骨髓中具有黏附于塑料培养皿表面、在体外能高度扩增、并可多向分化的细胞群命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。1999年Pittenger等在Science(科学)杂志上发表文章,对MSCs 的分离、培养、扩增和表面标记的检测进行了详细的报道,并统一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正式的命名。已经有多项研究证实,把骨髓MSCs植入体内,可向多种造血以外的组织如肺、肝、心肌、骨、软骨和皮肤等处定位并分化为相应的组织细胞。将标记的骨髓MSCs经静脉植入受体动物体内,结果在受损的肌组织中发现了有植入MSCs标记基因的肌细胞。上述研究结果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技术上的重大突破。
一系列的研究已经证明,MSCs具有十分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,可以在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向多个胚层的细胞分化,如心肌细胞、神经细胞、骨及软骨细胞、脂肪细胞、肝、肾细胞等。同时,MSCs还被证明具有抗免疫细胞增殖以及抗炎作用,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。鉴于MSCs的这些生物学特点,近5年来,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顽固性免疫性疾病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。
脐血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技术--是指将脐血或脐带经过分离、纯化、培养成间充质干细胞(MSCs),再回输入患者体内用以治疗自身免疫病的一种治疗方法。脐血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,取材方便,无需配型,回输到患者体内不会产生排斥反应,因此,这项技术广为患者接受。
近5年来,我院生物细胞研究中心与国际高新技术研究同步,相继开展了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、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,到现在更为成熟、完善的脐血、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技术。涉及系统性红斑狼疮、硬皮病、皮肌炎/多发性肌炎、干燥综合征、白塞氏病、类风湿关节炎、银屑病、进行性肌营养不良、运动神经元病等疾病。经过1000多例患者的临床应用,配合中药治疗,取得了显著效果,个别患者的疗效堪称神奇。接受脐血、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病情恢复较快,稳定期长,复发率较低。是当今生物学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。此方法为顽固性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带来了福音,对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,提供了治疗上新的突破。
如还有不明之处,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:0311-86112971,或在线咨询
|